分享

人如其字 严谨而恬退——张杰作品欣赏(一)

时间:2021-08-16 | 来源:中国书法美术网 | 浏览:2263

张杰,字若水,1956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少年时拜当代著名书画家萧劳、金禹民、徐之谦、董寿平为师,学习书画篆刻及诗古文辞。1977年大篆作品入选“北京市职工书法美术作品展”,次年选入“北京市书法美术作品集”出版,曾获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三等奖、青年优秀艺术作品奖、中国图书奖等。多次担任中国书协主办国展评委,作品被中国美术馆、西安碑林、中南海、中国文字博物館、美国贝克斯菲尔德艺术博物馆、奥地利艺术史博物馆等收藏。出版有《张杰书法篆刻集》《楷书千家姓》《四体唐诗》《书亦有道-张杰书画篆刻作品集》等十余种,主编出版书法作品集论文集等20余部。

张杰 王维诗一首 178cmX95cm

张杰 萧斋满庭芳 136cmX68cm

 

名家评论:

郑晓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书协秘书长、分党组副书记):

张杰的书法创作是从临习开始的,他在临帖上下了很大功夫,临了大量古人碑帖。带有一点隶书的小篆,显得非常的古朴,应该说写的非常好。显示出张杰有很深的传统功底。

临习一个传统的经典的碑帖,我们首先要从学习它基本的文字字形,构字法入手。书法家在学习的时候首先要认知这样的一个字体,它的美学的一种特色,然后在基本的字形掌握之后,就可以感悟和挖掘这种字体它体现出来的一种时代和审美的一种内涵。他的作品我觉得总的来说它是非常的古雅,“古”的话就是有一种时空的距离,“雅”的话就是比较精致。

书法学习都应该从临摹入手,临摹是学习经典语言的一个基本途径,所以学书法的人都要研究经典的作品。因为经典的作品里包含了书法的基本语言,基本的美学规范,学习的过程就是感受和摸索、掌握的过程,所以临摹是学习的第一步。在临摹达到一定阶段以后,就要变化。他的隶书作品我觉得写的非常不错,显示他有深厚的汉碑功底。他写的字就是属于自己的创作,但是每一个字形我们几乎都可以找到汉碑的影子在里面。这就说明他研究、临习汉碑花了很大功夫,对于汉碑的字形、用笔掌握的非常娴熟,所以在写的时候长期临习的积累就流露在他的笔下。使他的隶书写的非常古朴,既浑厚古朴又逑劲飘逸,有现代人的审美气息。这可以说是一个在传统临摹基础之上用于实践,用于创作这样的一个尝试。张杰比较早就已经具有了从传统碑帖入帖,汲取传统的基本字形和用笔到出帖,形成自己的个性用于创作这样的尝试,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

临摹是创作的一个基础,从他作品来看,他早期学书法在萧劳、徐之谦、金禹民先生的指导之下,取材非常广泛,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最近他又写汉碑又写大篆,又写隶书又写小篆,特别致力楷书 ,非常广泛。我的感觉就是他在回述传统,重新深入传统,从里面寻找语言,寻找那种境界,寻找那种创作的感觉。这是一个艺术家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螺旋式上升,就是深入经典,形成自己的个性,大量的创作。经过一定的时间创作以后,感觉消耗的差不多了,继续要前进的时候,他又要返回经典,再去寻找新的语言。这个时候他对经典的领悟,因为有前面的临摹和实践的积累。所以再回过头来的时候,感觉的深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相信过一两年之后,张杰书法的感觉可能会有一个新的飞跃。因为他现在在广泛的取材,去广泛的挖掘,这个东西他吸收了以后一定会凸显出来。我想一个有水平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就是这样的,先是学习,然后创作。

张杰很爱穿唐装,显的非常的传统,非常优雅。他穿的是唐装,穿的比较经典,但是他的性格里是有比较豪放的一面,有文人、艺术家浪漫的一面。他经过这一轮的回归经典去研究,然后再把这种人生的体验,把这种经典语言的研究和学习如果再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以后,水到渠成,他性格中的那种狂放、浪漫的东西可能会随着他学习的进程会流露出来,所以到那个时候他的作品可能会更精彩。

张杰的篆刻在早期八十年代印章能够刻到那么好,已经相当不错了,无论从字法、章法、刀法都刻的相当地道,专业水平很高。

张杰 临祀三公山碑 200cmX45cm

释文: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三十周年纪念

咨询热线010-84186005
电子邮箱beseto@beseto.cn
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金三角办公区
在线反馈
  • 姓名
    邮箱
  • 内容
  • 验证码

中国书法美术网 2024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京ICP备09053549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