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画和为何以“尺”论价

时间:2018-07-13 | 来源:中国书法美术网 | 浏览:2920

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直至今天还在沿用。其实,书画作品以“尺”计价的交易方式,来自宣纸的成品尺寸。规格为:八尺、六尺、五尺、四尺、三尺,超过尺的叫一丈二尺,一丈六尺、一丈八尺;用途分条、披、联、斗方等。

中国书画作品以尺论价的历史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董伯仁、展子虔、郑法士、杨子法、孙尚子、阎立本、吴道子,屏风一片,值金两万,次者售一万五千。其杨契丹、田增亮、郑法轮、二僧、阎立德,一扇值金一万。”

为什么要按尺计价卖画呢?

其一,按尺论价。对广大的书画投资者来说,这是对预期升值可能性的投资。中国书画艺术品不能按标准化来评定,一般来讲,按尺论价投资中国书画需要很长的回报时间,而且对艺术家的未来成长难以把握,毕竟成大器的艺术家只是凤毛麟角。通常的按尺论价仅仅是市场需要,也是众多买书画的人对书画作品用途的需要。

不过,中国书画作品的按尺论价或多造成了一些书画家不出精品,一味追求尺价,以求多卖几个碎银子。因而,小品大写、小画大作的首发骤然兴起,把中国书画艺术简化成纯粹商品化的儒雅礼品。

其二,按质定价。这需要投资者具有艺术的眼光和运气。所谓质无非是内在的,他与量相对。真正有眼光的收藏家,他们一般不会注重作品的大小,而是看作品的构思、立意、神韵、笔墨功力是否发挥的好。

其三,按境定价。这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最高标准。20世纪60年代初,李可染先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半斤故宫内府朱砂,开始尝试用朱砂写积墨山水。在痛苦的选题中,李先生量思很久。最终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中“看万山遍红,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为情境,创作了多副“万山遍红”题材的作品。这批画作日后成为李先生的代表作。

诚然,每个集大成的中国书画家,都走过以尺叫价的过程。这是不得不为的、约定俗成的市场规则,否则,艺术家的劳动就无法量化。当然,身处市场洪流中的艺术家也需要在乱象丛生的书画市场中歇歇脚,少一点见钱眼开,多一点气定神闲。

咨询热线010-84186005
电子邮箱beseto@beseto.cn
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金三角办公区
在线反馈
  • 姓名
    邮箱
  • 内容
  • 验证码

中国书法美术网 2024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京ICP备09053549号
回顶部